書名:傷心咖啡店之歌
文體:長篇小說
作者:朱少麟
版本:九歌出版社





人不是風。在這個城市裡,要活得像個人,就得有工作,有錢,有住所。簡單地說,要有一個身分,然後才成其為一個人,一個台北人。……讓自己在社會上定位。馬蒂默想著,多少人因為這句話,同時就讓自己在生命中定格?(P35)

人們常羨慕小鳥飛行的自由,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,多半的小鳥終生都棲守在同一個巢,只能在很固定的領域中飛翔;而候鳥,因為天賦的習性,每年不由自主忙碌地往返於南北之間,飛行在同一條路線之上。這樣子,你能說一隻冉冉飛騰而去的小鳥自由嗎?(P41)

怎麼知道會這樣?不要說爸爸始料未及,就連馬蒂也沒有想過,畢業之後會是這樣的人生。學校裡的課業多麼單純,一個課堂五十分鐘,一個學分二十個課堂,切割得清清楚楚,成績來自老師指定的作業範圍,作業又來自特定的教材,讀完了,就拿分數。畢業之後呢?那就好像是用一輩子的時間,來上一堂長長的、沒有人來評分的自修課。馬蒂的好學生生涯,大概就是從那時候衰敗了下來。不。應該說在這堂人生的自修課裡,人人都在替你評分數,困擾馬蒂的是,她為什麼既不欣賞卻又必須這麼在乎別人的評分標準?……如果說生命像一首變奏連連的大樂章,馬蒂就是一個曲異和寡的樂器,太即興了,漫不經心就逸出了常軌,漸行漸遠,終至不曉得該怎麼收尾,收一個別人可以鼓掌的結尾。(P45)

沒有酒的時候,到河邊去捧飲自己的影子
沒有嘴的時候,用傷口呼吸(P71) (原詩見 洛夫〈湯姆之歌〉)

「問題還是一樣,妳太在乎別人的認同了。當妳說妳不自由時,不是指妳失去了做什麼的自由,而是妳想做的事得不到別人足夠的認同,那帶給妳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壓力,於是妳覺得被壓迫,被妨礙,被剝奪。馬蒂,翅膀長在妳的肩上,太在乎別人對於飛行姿勢的批評,所以妳飛不起來。」(海安)(P104)

「我不像你那麼幸運。老天爺對人並不公平。」(馬蒂)
「本來就不公平。但又何足遺憾?要知道大自然厭惡的就是平等。公平來自比較的概念,一比較妳就陷於尺度上的束縛。」(海安)(P104~105)

「妳不覺得海安像是太陽,照亮著大家的灰暗的生命嗎?」(馬蒂)
「妳記住一句話,黑暗並不能造成陰影,光亮才能。」(吉兒)(P120)

「馬蒂,這個世界像是一場大合唱,這個樂譜有至高無上的權威,要不妳就加入合唱,乖乖地唱妳所分配到的音律,要不妳就大膽唱出自己要的聲音,可是那必須忍受別人責難的眼光,因為他們覺得妳唱得不一樣就是荒腔走板。至於我,我選擇從合唱團走開。心情要是不錯,我聽一聽你們的合唱,風度不好時,我放聲嘲笑,有的時候,那嘲笑還掩蓋了歌聲。」(海安)(P191)

人生的路,本來就在一念之間,沒有勇氣走出自己的路,卻推諉於其他人的生活觀,是何等懦弱的情緒?……天地之間本來就無限遼闊,其他人的生活觀是其他人的事,這個城市多麼無辜,它從來也不曾困住人,是人的狹隘思維困住了這城市。(P205)

「星星都比太陽還要大,我們看到的每一道星光,都是在宇宙中旅行了千萬年之後,才射進我們的眼睛裡,……我們這輩子只活幾十年,活在這麼小又這麼擠的地球上,我們活上十輩子也比不上一顆星星的一瞬閃光,那我們到底在拚什麼?」(馬蒂)(P231)

「我早就學會了,珍惜一個人的方式,就是一丁點也不要擁有,只要從旁邊陪陪他,做一種溫柔的襯色。只有這樣子,才不會失去他。」(素園)(P235)

「……馬蒂,人很容易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,失去的痛苦往往比擁有的感受具體多了。妳因為從來不曾得到過的自由而痛苦。馬蒂,妳已經習慣了這種痛苦與隨之而來的憤怒,甚至不能想像失去這種痛苦之後妳將剩下什麼感受。……有的時候,人也要找一種意識形態來掌管自己。就像妳,馬蒂,妳用生活方式中的不自由,和妳對於自由的渴望,築起了前後兩道防線,以防自己越界,面對毫無目標的處境。要是妳真的解放了,不用再去在乎別人的生活觀,就真的天蒼蒼野茫茫,自由自在了嗎?」(海安)(P255)

「自由像風,只存在於動態之中。……妳能夠捕捉住風嗎?停止的風就不再是風了,就只是一縷沉悶的空氣。自由也一樣,要不妳在追求自由中,要不妳就在失去自由中,妳只能在這兩種動態裡懷想著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由,但是妳得不到它。」(海安)(P256)

「……自由只來自愛。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愛,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,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,全心全意,不顧一切阻礙去追求,別人非難你,不怕;環境阻撓你,不怕;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,那就是自由。」(吉兒)(P260)

「吉兒,妳就是別人,造成不自由的別人。世界上充滿了妳這種理性的文明人,一方面堅稱自己信仰自由,一方面又強迫別人接受你們的自由觀。你們沒辦法寬容地去接纳異類。不要說寬容,你們連了解的想像力都沒有。就算我選擇自生自滅,那又怎樣?妳憑什麼來匡正我,規範我?誰有資格幫別人選擇一種生活方式,又告訴他這才叫做幸福?沒有人!我要的不過是不受干涉的生存,只依自己的感覺而活,不去管別人的價值觀,連這點妳也無法寬容嗎?理性的社會菁英?」(海安)(P260~261)

「我只知道,只要還有人,不是那麼唯我地只憑感覺,而是多關注一點社會責任,那麼人類的命運就還有前途。文化的棒子已經傳到我們手中,身為知識分子,這就是我們必須承受的責任。」(吉兒)(P261)

山頂上的馬蒂領悟了,生命的意義不在追尋答案,答案只是另一個答案的問題,生命在於去體會與經歷,不管生活在哪裡。……選哪一種生活都好,馬蒂體會了。哪一種生活都有它必須經歷的路途,即使從一切生活方式中逃離,像浪遊的耶穌,他還是在經歷;經歷過了,收進自己的意識裡,又朝圓滿接近了一步。有的人走得快,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許多人所不能體會,有的人走得慢,有的人原地踏步,有的人走了回頭路,有的人如行屍走肉,不思索,不體會,但這一切都還是經歷。這就是活著的意義。(P358~359)






摘自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bymyside/4050164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i5235 的頭像
    ii5235

    空は近い

    ii52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